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

张传捷:中秋往事

发布时间:2022/9/13 15:32:09 浏览:

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,以前农村怎样会流传着中秋的一种坏习惯,说是中秋夜可以偷拔槟榔芋三株、偷割南瓜一个不算盗贼,被人抓现行、被人骂贼,算是出大运、走好运。深受这种歪逻辑的影响,我家年年好不容易种的一大畦槟榔芋,在中秋夜左右屡屡遭窃贼光顾,常常不是三株,而是三五倍于“规则”,全是大个头拔走,窃贼简直是胆大包天,趁火打劫。我家乡是低海拔,槟榔芋至少要到霜降立冬季节才能收成,中秋节往往只是“试吃”而已。那时,大集体,生产队分来的粮食很少,父母亲是种些如槟榔芋、番薯等杂粮来充饥的,盗贼太缺德,母亲气得咬牙切齿。父亲毕竟是“公家人”,一边安慰母亲说,这个年代大家都缺吃的,也许那个盗贼心贪一点,多拔几株,说不定家里一班小孩正饿着呢,明年咱再种时看紧一点就是;一边叫母亲千万不要骂人,你骂窃贼,人家还出大运、走好运。母亲听了“说不定家里一班小孩正饿着”,慈母般的心就软了下来,再被那“骂窃贼,窃贼出大运、走好运”的“紧箍咒”所束缚,决不做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去便宜窃贼的傻事,心头也就解恨了。


自古以来,老家中秋夜都有吃槟榔芋饭的习惯。既然槟榔芋大个头被人盗去,自己就剩下小个头的。母亲只好将小个头槟榔芋洗净、刮皮、切片,再用少许油腥炒炒,放入锅底,大米覆盖最上面,用母亲的话说是,假如不小心烧焦,也只损失一点芋头,米饭照样可吃。但在那个缺吃的年代,母亲十分小心看火候行事,哪能让芋头、大米有半点损失,就这样一家人中秋夜享着香喷喷的芋头饭,那大个头槟榔芋被盗的“重大事件”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

再穷,家乡与国人一样,中秋节吃饼是必须的。那个贫困年代,供销社的月饼是凭票供应的,一块月饼一两米票,多数村民无米票,饼有点像“画饼充饥”似的。我印象中最深是中秋节吃“土饼”,那时老家有种小麦,中秋节前母亲事先带小麦去大队加工厂换面粉,回来用红糖混发酵粉和着面粉,再拿到锅里煎,这种“土饼”最好吃;另外一种“土饼”,母亲是用番薯蒸熟捣碎混入木薯粉、红糖及其他一些佐料,做成圆型状放入锅里烤,这钟“土饼”四不像,番薯味、薯粉味、红糖味,五味齐全,吃起来很韧,但在贫穷年代也算很好了,是节日才能享用。父亲有时单位发饼票,偶尔能带上三五块月饼回来,那是最高兴不过的事。中秋团圆很重要,等待一家人到齐了,母亲就拿来菜刀分割,按人头等量分配,谁也不得占便宜,全家人围着吃饼,又香又甜,又脆又酥,用现在的话说,那种饼叫做“舌尖上”的享受。民以食为天,大家都以填肚子为第一要务,什么中秋赏月,那是小说里、诗句里才能看到的浪漫之事。


有一年,中秋夜月亮突然暗下来,大人说是“天狗”要吃掉“月公公”了,要我们这些小孩与大人一样,拿来面盆、破锅、锅盖、簸箕等东西用力敲打,再组织一班小孩大声喊叫,我又是喊又是敲,大汗淋漓,辛苦至极。经一番敲打、喊叫,“天狗”真的慢慢吐出“月公公”,“天狗”越是要吐,敲打越是要用劲,喊声越要响彻云霄,让“天狗”惊慌失措自己跑掉,果真,不一会儿,月光逐步亮起来、圆起来。


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,温饱问题得到解决,那种“中秋夜可以偷拔槟榔芋三株、偷割南瓜一个,不算盗贼,被人抓现行、被人骂贼,算是出大运、走好运”的自圆其说,不攻自破。原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人人都缺吃,顺手拔个芋、割个瓜,对个别人来说确实是生活的需要,人都要饿死了,骂还在乎吗?现在物资十分丰富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谁还去拔槟榔芋、割南瓜?现在,市场月饼品种繁多,什么绿豆饼、肉饼、素饼、甜饼、咸饼、冰皮饼、进口饼……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,而且一年四季都有,并不局限于中秋才吃饼,这不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、社会的重大进步吗?


随着科技的进步,那个“天狗”吃月叫月食,是太阳、地球、月球恰好运行在同一条线上,这种自然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识,家喻户晓,并且现代科学还可事先预测日食、月食。现在每每想起小时候那种又敲又喊赶“天狗”吐月愚昧之举,还羞于启齿。


时代在前进,人民奔小康。民众的腰包鼓起来,省外游、国外游进入寻常百姓,至于中秋吃月饼或中秋名山赏月只是小菜一碟。


此时,让我想起古人赏月的一句诗:“阴晴圆缺都休说,且喜人间好时节。”

责任编辑:仔仔


分享到
返回上一页